1. <tt id="89drp"></tt>
            1.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2. 天緣知識 > 百科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指南車是誰發明的(黃帝指南車是誰發明的)

              2024-01-28 02:39 來源:天緣知識 點擊:

              指南車是誰發明的(黃帝指南車是誰發明的)

              你是否曾回憶起自己的學車經歷,是否還記得那份“艱辛”。不過,別忙著感嘆,或許古人在學車時也與我們有同樣的心情。在“車如流水馬如龍”的古代,古人同樣需要學習駕車技術。那么,古人學車也需要去駕校嗎?他們都需要學習哪些駕駛技術呢?

              元 趙雍《挾彈游騎圖》(局部)。來源/故宮博物院

              選馬車,進駕校

              現代社會,當我們決定去駕校學車后,第一步是選擇車型,仔細斟酌是學小客車還是中型客車,是選擇C1手動擋還是C2自動擋。與我們一樣,古人進入駕校之前也需要先明確車型。

              古代制車業是傳統手工業部門之一,先秦時期,我國的古車制造技藝就非常高超。相傳,最早發明車的是黃帝,黃帝還因此有個別名——軒轅氏,“軒”指有圍棚的車,“轅”指車的縱向構件。黃帝作車這一傳說也被收錄在史籍中,歷代相傳。《漢書·地理志》載:“昔在黃帝,作舟車以濟不通,旁行天下,方制萬里,畫野分州,得百里之國萬區。”

              除了黃帝作車的說法外,還有奚仲作車、奚仲之子吉光作車等多種說法。其中,奚仲作車的說法也流傳很廣。奚仲為夏時期工匠,官職為“車正”,《左傳》記載定公元年“薛宰曰:‘薛之皇祖奚仲居薛,以為夏車正’。”考古發掘中,研究人員在安陽殷墟、山車滕州前掌大(dài)等商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用于殉葬的車馬坑。《周禮·考工記》中詳細寫了車輛的制造流程,與車輪制作有關的檢驗標準多達十項。考古發現與史書記載都說明先秦時期我國發達的車工技術。

              從秦陵出土銅車馬可窺當時精湛的造車技藝。來源/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數字展覽

              古代的車類型多樣,講究頗多。比較智能的車有記里鼓車和指南車,記里鼓車出現于西漢時期,車上有兩個小人,車每行一里路,敲鼓一下,可以記錄和報告車的里程;指南車相傳是黃帝發明,可以指明方向。如果從動力角度來區分,古代的車可以被分為人力車和畜力車,大家熟知的人力車有攆(轎子)、獨輪車和黃包車,而畜力車主要有馬車、驢車和牛車。畜力車還被分為單轅車、雙轅車,單轅車至少需要兩匹馬拉動,雙轅車一般一匹馬就能拉動。

              古裝劇中,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馬車,而牛車見得不多。實際上,古代中國使用牛車的歷史也很悠久。傳說中,夏代王亥發明以牛駕車。早期,貴族不乘坐牛車。到了漢代,牛車逐漸成為重要的通勤工具。《晉書》記載:“漢武帝推恩之末,諸侯貧弱者至乘牛車。其后稍見貴之,自靈獻以來,天子至士,遂以為常乘。”牛車因為行走安穩,又可以裝帳帷,在全國普及開來。魏晉時,北魏皇帝出行乘坐大樓輦,“駕牛十二”。

              六朝灰陶牛車。來源/南京博物院

              不過,牛車的速度比較慢,安全指數較高,對駕駛員的要求相對較低。相比之下,馬車的速度較快,在作戰與交通運輸方便都有重要的地位,對駕駛員的車技要求更高。尤其是用于作戰的馬車,駕駛員往往需要同時控制多匹馬,難度系數直線上升。因此,在先秦時期,對想要駕駛作戰馬車的“司機”而言,他們需要進入“駕校”,潛心修煉技術。

              復雜的駕駛技術

              古人常說六藝,“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”。其中的“御”就是指駕駛馬車的技術。西周時期,六藝是士大夫必須掌握的技能。不過,當時私學尚未興起,因此有資格學習駕駛技能的人并不多。一般而言,士大夫會在十五歲之后進入官府所辦的大學中學習駕駛技巧。

              士大夫駕駛的車輛類型是戰車。春秋戰國時,戰車是重要的作戰工具。所謂的“戰車”,本質上也是馬車的一種。戰車一般由四匹馬拉動,中間兩匹為“服馬”,外側兩匹為“驂馬”。車輛上一般有三個人,左邊為射手,中間為駕車的御者,右邊為執戈矛的衛士。馬身上套有皮甲,車身有青銅護片。一些漢字也顯示出了古代馬車的狀況,比如“駟”就是指套四馬的車,“乘”指的是四馬一車。

              單轅戰車手繪示意圖。來源/李有強《執轡如組,兩驂如舞:周秦兩漢駕車運動及其文化內涵》

              戰爭之中,戰車的地位十分重要,因而御人的地位也相應的非常高。大教育家孔子,曾經也是一名御人,他曾謙虛地說道:“吾何執?執御乎?執射乎?吾執御矣。”隨著教育的普及,御車也被納入學校課程之中,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駕車技術,教授御車技術的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“駕校”。那么,古人究竟需要在駕校中練習哪些技術呢?

              孔子奔馳列國十四秋,體現了他的執御之術。作者/吳澤浩,來源/孔子博物館

              最重要的技術是控制馬匹,駕駛員需要通過“捶策”和“銜橛(jué)”,才能控制馬匹跑動。“捶策”主要是說右手揮馬鞭刺激馬匹前行;“銜橛”指馬口中含的馬嚼子,橛與轡相連,可以通過左手執轡控制馬匹前行的方向。一名優秀的御手,需要讓車馬的進、退、行、止、馳、驟都與自己的意圖吻合。

              典籍記載,古代還有五條專門用于考核的駕駛技術標準,有點類似于今天“科目x”的測試方式。這一標準就是《周禮》提出的“五御”,即鳴和鸞,逐水曲,過君表,舞交衡,逐禽左。看著有些復雜,但實際上這五條考核標準與我們當代的駕照考試有著夢幻聯動。

              科目一,“鳴和鸞”。鳴和鸞是車的鈴鐺,“鳴”在軾上,“鸞”在衡上,“鳴和鸞”指開車時需要注意車上鈴鐺的聲音相互協調,實際是重視控制速度。當代駕車時,也需要注意速度,尤其是路考時,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換擋操作。

              科目二,“逐水曲”,指沿著河邊開車,即便道路逶迤,也不能墜入河水中。這一標準注重車輛控制能力,類似于當代駕校考試中的單邊橋與S彎考核。

              科目三,“過君表”,指駕車向轅門直入時,需要做到中而不偏,表示禮儀。還有一種解釋認為這是躲避障礙的意思,因為平時訓練中,教練會在轅門處放置障礙。躲避障礙也是當代駕駛員需要具備的駕駛技能之一。

              科目四,“舞交衡”指車輛在十字路口,車輛左旋右轉與馬的步伐需要互相配合,注重四馬協調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科目五,“逐禽左”指在開車時要把車輛駕駛到禽獸的左側,方便射殺,這樣可以在戰場上更好發揮弓箭的威力。

              技術之外,駕駛員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道路規則,比如周代道路共有五級(徑、畛、涂、道、路),車制有一軌到九軌,“男子由右、女子由左、車由中央”。秦代實行“車同軌”,車輛的車軌更加標準化,秦代還修建有高速公路馳道。值得一提的是,秦代對駕駛員的考核和管理十分嚴苛。《除吏律》規定,如果御人四次駕考沒有合格,就會失去考試資格,還要罰四年徭役并處“一盾”罰金(相當于 384錢)。

              漢代以后,由于步兵與騎兵變為軍隊的主力,戰車逐漸衰落,六藝之一的“御”也漸漸失傳。駕馭馬車更多成為貴族之間的娛樂活動。

              北宋 《游騎圖》(局部)。來源/故宮博物院

              說了這么多,似乎都與戰車駕駛的情況有關,有人會問,對于普通的馬車,古人在駕駛方面有什么特別的規定嗎?

              古籍中還真有不少記載。唐太宗時期頒布了交通法規《儀制令》,對行車速、行車安全都進行了詳細規定。如果非重要事件發生,在人煙密集的街道超速開車,將會受到杖責的處罰;進入城門需要遵守“來左去右”的規定等。《大清律例》中也對“車馬殺傷人”作出相關規定。

              古代優秀的駕駛員們

              古代如此注重駕駛培訓,自然也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駕駛員,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造父。

              西周時,周穆王曾經坐著8匹馬的輿車周游天下,流傳有“穆王八駿”的說法。傳說,周穆王的馬能夠日行萬里,而駕駛這些車輛的是造父。造父高超的御車技術來自于泰豆氏。《列子》載,泰豆氏沒有直接教給造父駕駛技術,而是讓他在木樁上快走。造父雖然不解,但還是按照要求認真練習。等到造父的快走技術熟練后,泰豆氏對他說,快走與駕駛技術其實是相通的,都需要用心,“凡所御者,亦如此也……內得于中心,而外合于馬志”。造父在駕馭馬車技術高超,可以一次駕馭二十四匹馬,使馬蹄錯落有節。

              不以目視,不以策驅,心體正,六轡不亂,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;回旋進退,莫不中節。

              ——《列子》

              春秋戰國時期,戰爭頻繁,留下了許多車戰與駕駛員的記載。論最忠勇的駕駛員,還得講一講春秋時期的御手解張。成公二年(前598)晉齊鞌(ān)之戰是春秋時期重要的車戰之一,齊軍與晉軍在山東鞌(今山東濟南)列陣。戰車上共坐三人,為晉軍主帥郤克駕車的就是解張。在激烈的戰爭中,解張不幸中箭,鮮血直流染紅了左邊車輪,但是他仍然一聲不吭,駕駛戰車勇往直前。不僅如此,他還空出右手,幫助郤克擊鼓指揮。在三個人的互相勉勵下,最終晉軍取得大勝。

              戰國時期,技術卓越的駕駛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王子期。王子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御人,聲名在外。趙襄王聽說后,表示要向他學習駕駛技巧。一年之后,趙襄王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駕駛技巧,提出要與王子期比賽,比了三次,輸了三次。趙襄王認為一定是王子期并沒有將自己的駕駛技巧全部教授給他,十分生氣。王子期說:“凡御之所貴,馬體安于車,人心調于馬,而后可以進速致遠。”意思是趕車時需要注意力集中在駕車上,不能一味想著獲勝,不然便會影響馬的發揮。

              這么看,古往今來,我們都在駕校的嚴格訓練、高標準的考核中,提升自己的車輛駕駛技能。“道路千萬條,安全第一條”,春節期間,新老司機們務必注意出行安全!

              參考文獻:

              馮國超:《中國傳統體育》,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,2007年。

              李有強:《執轡如組,兩驂如舞:周秦兩漢駕車運動及其文化內涵》,《上海體育大學學報》2018年第3期。

              (來源 國家人文歷史)

            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