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tt id="89drp"></tt>
            1.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2. 天緣知識 > 生活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?戒尺一般打哪個部位(“戒尺”,只是用來打手心的么?)

              2024-01-06 01:16 來源:天緣知識 點擊:

              戒尺一般打哪個部位(“戒尺”,只是用來打手心的么?)

              “戒尺”,只是用來打手心的么?

              近期,一段武漢某教師用戒尺打學生手心的視頻引起了人們的熱議。據報道:相關老師已被當地教育局勒令停課反省,并向學生和家長致歉。對于這件事,我不想評論,這里只說說“戒尺”是個“神馬”東西。

              魯迅在他的散文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中提到:他的老師壽鏡吾先生手中也有一把戒尺。課文注釋中是這樣解釋的:舊時書塾里教師用來責罰先生(打手心)的木板。其實這種解釋過于片面,并沒有把“戒尺”解釋清楚。

              “戒尺”通常有兩種解釋:

              一是指佛教的一種法器。它是用兩塊木板制成,兩塊木板一仰一俯,這種“尺”通常在皈依、剃度、傳戒、說法等儀節中使用所以叫做“戒尺”。許多禪師在考問弟子時,通常是一言不發地當頭一棒,或大喝一聲,提出問題讓其回答,借以考驗其悟性。

              第二是舊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懲戒時所用的工具,它是寬約4公分、長約1尺的木板(有的是隨便找一根木條)。不打不成才,那時的先生信奉“棒打出孝子,嚴師出高徒子”的真理,常用它來責罰那些學習不刻苦用功的淘氣學生。但戒尺不僅僅是為了處罰而存在,有時學生大聲地朗讀或喧嘩,老師想讓他們安靜下來,叫幾聲都聽不到,這時就會用戒尺在講臺上拍一下,可以讓大家都聽得到。

              “戒”,警戒、懲戒;“尺”,尺度、標準。“戒尺”也含要有懲戒有度的意思。不是隨隨便便就懲戒的,它是有一定尺度的。不依規矩,難成方圓。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觸犯一些規矩,這時老師就會用戒尺進行懲戒,這也只是在口頭教育等起不到效果時,采使用的最后一種方式。所以“不常用”,有時也只是“高高舉起,輕輕地落下來”。至于學生被打得手腫,也只是個別現象。很多情況下,當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挨老師的戒尺后,學生回到家里也往往還要再挨上一頓打。因為,私塾是家長自己出錢請來的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“學而優則仕”、光耀門楣,對自己的孩子淘氣、不思上進覺得一種羞恥。因此父親把魯迅送到“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”那里。

              老師不要要求過高,學生不要玩得過頭。一些老師由于怕掌握不好懲罰的尺度,為控制自我,往往在戒尺上刻上警戒自己的文字。另外,私塾老師也大都是“方正,質樸,博學”的人,有的也希望自己將來能考取功名,也往往在戒尺上刻著警戒自己的字句。玩過頭的學生看到“戒尺”便會馬上想到自己的正事,伏案苦讀了。

              另外,“戒尺”即“戒恥”。老師以“教無所成”為恥;學生以“學無所成”為恥。是師生榮辱觀的體現,也借此物警戒自己和學生:法非此不行,禮非此不齊,德非此不修,人非此不恥。

              到了晚清,辦西學、興新學,學校也進行著“洋務運動”。1905年,清政府宣布廢除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,舊教育的產物——私塾制度以及塾師,亦退出了歷史舞臺,“戒尺”也便成了懲罰教育的代名詞。

              我們現在還要不要“戒尺”?

            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