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tt id="89drp"></tt>
            1.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2. 天緣知識 > 雜談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?錢氏家族是帝王家族的后代,也是家訓傳承的典范

              2024-06-05 02:15 來源:天緣知識 點擊:

              錢氏家族是帝王家族的后代,也是家訓傳承的典范

              錢氏家族是帝王家族的后代,也是家訓傳承的典范

              在家訓史上,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特殊現象。就是在最近一百年間,先后出現了一位諾貝爾獎、兩位外交家、三位科學家、四位國學大師、五名全國政協副主席、十八位兩院院士的錢氏家族。

              這個堪稱近代望族的江南世家,是帝王家族的后代。這個錢氏家族,身為帝王家族,三代以后沉寂千年,近一百年來,突然出現人才井噴現象,橫跨各界各領域,除了世人熟知的錢學森、錢三強、錢偉長等自然科學界“錢氏三杰”外,諸如錢其琛、錢俊瑞、錢正英、錢復、錢基博、錢文鐘等均系錢門。據統計,當代國內外僅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,分布于世界五十多個國家,其中奧秘值得所有人挖掘與深思。

              據考證,他們都是吳越國王錢鏐(公元852—932年)的后裔。歷史上著名的納土歸宋事件,就發生在錢鏐的孫子錢弘俶身上。錢鏐在位四十年,戰爭很少,社會相對穩定,經濟繁榮,民眾安居樂業。其后,錢氏三代五王,都在祖上治世的基礎上,有所突破和變革,成了五代時期最為富有的國度。

              宋太祖趙匡胤吞并所有藩國,統一中原后,就把目光轉到了吳越國上。錢弘俶遵循了祖訓,帶著全族三千余人,趕赴開封,面見宋太祖,俯首稱臣,使富饒美麗的江南河山,避免了一次血雨腥風的踐踏。

              錢弘俶委曲求全的舉措,讓趙匡胤輕而易舉地實現了統一。錢氏家族也得以保全宗脈,江南百姓更得以免遭戰爭之苦,這無疑是出于錢鏐和錢弘俶的睿智選擇,安寧了一方。由北宋編寫的《百家姓》第一句就是“趙錢孫李”,由于趙氏為帝,所以,將“趙”姓排在第一位;將“錢”姓排為第二,都是因為錢氏國王為和平統一中國所做的抉擇。

              錢氏立國,本因時逢亂世,民不聊生,但錢鏐為保家園創立了吳越國。這位活了八十一歲的國王臨終留下遺言:凡中國之君,雖易異姓,宜善事之。要度德量力,而識時務,如遇真君主,宜速歸附,圣人云順天者存。又云民為貴、社稷次之。免動干戈。由此可見,錢弘俶的選擇是遵循了祖上遺訓,錢鏐高瞻遠矚,早就料到了這一天,告誡后人,以民為貴,休為一家之社稷而動干戈。

              現摘取《錢氏家訓》(吳越王錢鏐著)部分內容以供分析:“存心不可不寬厚。”“能文章則稱述多,蓄道德則福報厚。”“子孫雖愚,詩書須讀。家富提攜宗族,置義塾與公田,歲饑賑濟親朋,籌仁漿與義粟。勤儉為本,自必豐亨,忠厚傳家,乃能長久。”“恤寡矜孤,敬老懷幼。救災周急,排難解紛。修橋路以利從行,造河船以濟眾渡。興啟蒙之義塾,設積谷之社倉。私見盡要鏟除,公益概行提倡。不見利而起謀,不見才而生嫉。小人固當遠,斷不可顯為仇敵。君子固當親,亦不可曲為附和。”“上能吃苦一點,民沾萬點之恩。利在一身勿謀也,利在天下者必謀之;利在一時固謀也 ,利在萬世者更謀之。富有四海,守之以謙。廟堂之上,以養正氣為先。海宇之內,以養元氣為本。務本節用則國富;進賢使能則國強;興學育才則國盛;交鄰有道則國安。”

              錢氏先祖從個人、家庭、社會、國家四個方面對子孫后代作了詳細的告誡。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有一個特點,就是每次新朝建立時,開國之君都重視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,以家訓教導子孫勵精圖治,不要重蹈覆轍。有些帝王的家訓是親自撰寫的,如李世民的《帝范》,康熙的《庭訓格言》、《圣諭十六條》,雍正的《圣諭廣訓》等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總結了自己的諸多經歷之后,寫出了流傳至今仍有重要教育意義的《手敕太子文》,這是劉邦臨終前諭告太子劉盈的遺囑,他還告訴太子要讀書練字。一代梟雄曹操雖未稱帝,但其家訓中呈現出的帝王風范光彩奪目,他以法治家訓子,對兒子要求嚴格,重視實踐鍛煉,教子任賢用法。著有《諸兒令》、《內戒令》、《遺令》。自周至清,光是帝王之家的家訓就有十余種。

              由錢氏家族的輝煌,我們發覺,千年家族傳承不是靠財富,而是德行,厚德載物,縱然沉寂于一時,最后終是贏家。另外一個千年家族—孔子一脈的孔氏家族也是如此。


            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