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tt id="89drp"></tt>
            1.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  <source id="89drp"></source>
            2. 天緣知識 > 百科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唐朝名將李勣生平 李勣結局 李勣子女 李勣戰績

              2024-03-03 23:29 來源:天緣知識 點擊:

              唐朝名將李勣生平 李勣結局 李勣子女 李勣戰績

              唐朝貞觀十五年(公元641年),大唐兵部尚書突然得了一場重病,生命岌岌可危。這下急壞了當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,因為他深深地知道此人對于唐王朝的價值,于是急命征調全國最好的醫生,務必拯救手下愛將的生命,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的病治好。名醫出手,果然不凡,獻上祖傳驗方。此方怪異,需以人的胡須燒成灰后作為藥引,方可有效。唐太宗一聽,二話不說,立即剪掉自己的美髯,燒成灰后親手和在藥里,并親自一口一口地給病人喂藥。這位唐朝名將熱淚盈眶,感動得用淚水和著湯藥下咽……唐太宗怕增加他的心理負擔,不利于疾病的康復,故意輕描淡寫地說道:“愛卿盡管安心養病。我是為天下社稷著想,要治好愛卿重病,非為個人著想,你不必介意。胡須剪了還可再生,良將一去不復返啊!”要知唐太宗的美髯長須天下聞名,平時視為珍愛,此時剪掉卻毫不猶豫。即使用胡須燒灰也大有人在,不必皇上親自剪須。這足可反映此人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。或許此藥真的有用,或許唐太宗的一片親愛之心感動了上蒼,時過不久,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又率領他的精兵猛士馳騁在為國征戰的沙場上。他,就是初唐名將李勣。

              風云際會 隋末亂世真豪杰
              李勣(公元594—669年),本姓徐,名世勣,字懋功(作茂公),曹州離狐人(今山東東明東南),后在唐朝因功被賜姓李世勣,得以與皇族同姓,唐高宗時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,改名為單字勣,是為李勣,后來史家也有仍稱徐世勣的。
              李勣出生于一個地方豪門之家,家道殷實,他的父親徐蓋樂善好施。每有窮苦百姓,徐家不問關系親疏遠近,都給予接濟,并且還經常領導百姓對抗官府的苛捐雜稅,深得百姓愛戴和擁護,因而徐家在當地勢力頗大,官府對他家奈何不得。李勣自小即酷愛武藝,俠肝義膽,他的周圍團結了一大幫鐵桿兄弟。若在太平盛世也還罷了,若處在兵荒馬亂的年代,這些熱血男兒是注定要決死沙場、建功立業的。而他們恰恰是處在這樣一個年代。
              隋朝末年,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,所用多奸佞小人,過去的忠臣良將或被打擊排斥,或敢怒不敢言。加上他修運河、修長城,征高麗,使得廣大百姓流離失所,處于水深火熱之中。窮苦百姓忍無可忍,紛紛揭竿而起,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,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。在所有起義軍當中,有三支力量最大,他們分別是河南的瓦崗軍,河北的竇建德和江淮的杜伏威、輔公纏領導的起義隊伍。李勣參加的是瓦崗軍。當時他才17歲。瓦崗軍的領導人是東郡韋城人(今河南滑縣東南)翟讓,根據地在瓦崗寨(今河南滑縣南)。李勣一來即對翟讓說:“現在我們在自己的家鄉起兵舉事,四周都是我們的同鄉父老,取養供給非常不便。不如我們南下宋、鄭(今河南開封、鄭州一帶),那里有運河通過、舶運繁忙,我們何愁給養不夠!”翟讓一聽有理,瓦崗軍即刻揮師南下,專劫官船及富商大賈,軍勢大振,隋朝派齊郡通守張須陀領兩萬兵來圍剿瓦崗軍,李勣率從與之周旋,竟設計斬殺了張須陀,這下瓦崗軍聲威大震,李勣的威望也空前提高。
              這時,李勣結識了隋末的另一位英雄李密。李密本出生于官宦人家,曾參預楊玄感起兵反對隋煬帝,失敗后被捕,在押送途中得以逃脫。李勣和王伯當一起勸說翟讓接納了李密。不久,河南、河北一帶發大水,原本生活就極為窮困的貧民百姓更是無法生存,官府的黎陽倉(在今河南浚縣)儲存了大量糧食卻不散發,結果弄得餓殍遍野,每天餓死的人都數以萬計。李勣等人合計欲取黎陽倉。他親率五千人以原武渡過黃河,奔襲黎陽倉,不到一天即攻克,于是開倉放糧,賑濟百姓。窮苦大眾如久旱逢甘霖,應者云集。十幾天的時間,起義軍即擴充到20多萬人。瓦崗軍的力量空前強盛。

            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